你的位置:雷火电竞安卓版下载官网 > 新闻动态 > 1957年北京饭店举办接待宴会,毛主席请求添汤:那我就特殊这一次_康辉_王震_生活
1957年北京饭店举办接待宴会,毛主席请求添汤:那我就特殊这一次_康辉_王震_生活
发布日期:2025-06-25 19:42    点击次数:114

1957年,北京饭店举办的一次宴会上,服务员突然注意到毛主席的表情有些异常,便赶紧上前询问:“主席,您需要什么帮助吗?”毛主席听后,脸上浮现一丝羞涩的笑容,轻声说道:“康辉同志做的汤真是太好喝了,不知道能不能再来一碗?” 服务员立刻点了点头,笑着回应:“主席,您尽管多喝,随时可以。” 毛主席哈哈一笑,“那我就破例一次,享受一下吧!”

毛主席一贯艰苦朴素,为什么会对康辉的汤赞不绝口呢?康辉究竟是何许人也?随着国家飞速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从过去连粮食都需要限量分配的时代,到如今人人都能享受肉蛋奶,这一切离不开中共领导人一代代的努力。然而,如果回顾毛主席的生活,便能发现,这位伟人过得远比普通百姓还要清贫。

展开剩余86%

1941年,王震奉命带领士兵前往荒凉的南泥湾进行生产工作。短短三年,王震和他的战士们便将这片贫瘠的土地变成了年产一万担粮食的宝贵之地。毛主席听闻后决定亲自前来视察他们的工作成就。得知毛主席要来,王震立即召集战士们商讨如何展示成果。要展示成绩,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然而,考虑到毛主席一贯节俭的作风,王震和战士们决定只准备红烧肉和烧鸡两道肉菜,其余则是些简单的家常小菜。

几天后,毛主席抵达南泥湾,炊事班提前宰杀猪鸡,以便毛主席一下车就能品尝到热腾腾的饭菜。当毛主席看到这幅景象时,不禁笑着说道:“你们这么快就准备好饭菜,真是周到啊!”然而,当他看到桌上的红烧肉和烧鸡后,他的表情变得有些不悦。王震立刻明白,毛主席担心这些肉菜是专门为他准备的,平时战士们很少有机会吃到肉。于是,王震赶紧解释:“主席,战士们每月有三斤猪肉的配额,虽然不是每天都有,但这点肉菜并不特殊。” 毛主席听后才放心地开始用餐。

然而,吃完饭后,毛主席竟然把桌上剩下的两只烧鸡鸡架用纸包好,塞进了自己的口袋。王震见状,以为毛主席没有吃饱,正准备再杀两只鸡送去,却被毛主席制止了:“我问过炊事班的人,丢掉这些鸡架太可惜了。我打算拿回去炖汤,也算是一道美味。” 从这一小插曲中,不难看出毛主席对节俭的坚持,以及他对特别为自己准备的食物的不满。如果那顿饭真是专为毛主席准备的,他根本不会动筷子。毛主席平日里对饮食没有太多要求,但面对康辉的汤,竟然提出要再来一碗,这其中必定有其独特之处。

说到康辉,他的烹饪才华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1924年7月,康辉出生在广东顺德,父亲是当地一座茶楼的点心师,家境较好。受父亲影响,康辉从小便对粤菜产生浓厚兴趣,早早就跟随父亲学习,立志将来也成为一名厨师。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日军侵略广东,康辉在逃难途中与家人分离,孤身一人前往上海。在上海,年仅14岁的康辉为了生计进入了大东酒楼当学徒。

那时,学徒的生活异常艰辛,不仅要为厨师打下手,还经常承担很多其他杂务。康辉对此并不在意,因为从小便对烹饪怀有浓厚兴趣,并且深知成为一名优秀厨师必须吃不少苦。随着时间推移,师傅渐渐被康辉的努力所打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的粤菜技艺传授给他。康辉不仅努力勤奋,且天赋异禀。师傅做菜时,康辉只需看一遍便能掌握,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也能很快领悟。

康辉的厨艺飞速提升,逐渐超越了传统的粤菜范畴,开始涉猎其他菜系如川菜、淮扬菜等。他尝试将不同菜系的精髓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烹饪风格。经过不断努力,康辉逐渐在厨界声名鹊起,并在1955年1月应邀进入北京饭店,为中央领导人做菜。

虽然康辉在外面已小有名气,但在北京饭店内,他依然是一位初出茅庐的新人。尽管如此,康辉依然保持着谦虚好学的态度,以一颗学徒心态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终于,在1957年,康辉迎来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那年,苏联军事专家伏罗希洛夫访问中国,毛主席等领导人亲自接待他,宴会的主厨便是年仅33岁的康辉。

在宴会中,康辉根据各位领导的饮食习惯精心准备了松鼠桂鱼、香酥鸡等菜品,还为外国贵宾伏罗希洛夫特意准备了适应其口味的炸鸡腿。炸鸡外酥里嫩,色泽金黄,配上独特的蘸料,顿时让伏罗希洛夫食欲大开,迅速吃完一块并表示极其满意。

宴会结束后,毛主席吃完冬瓜汤后,向服务员提出是否可以再来一碗。毛主席平时向来节俭,即使饿了也从不轻易要求多加菜。此次破例的举动令康辉无比欣喜。随后,宴会的成功也为中苏关系带来了一个高峰期,康辉在厨艺界名声大振,并在1961年被毛主席点名进入中南海,成为了专门为主席做饭的厨师。

初到中南海时,康辉的内心十分紧张。他尽全力调整菜单,力求每一道菜都做到最好。有一次,他为毛主席做了一道花刀猪肚,毛主席品尝后夸奖其刀工精湛,但随即又建议他“多看看书,不必弄这些刀工,实在费事”。这番话让康辉对毛主席的节俭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毛主席不仅对食物有着严格要求,且生活极为朴素。无论工作多忙,他都不喜欢铺张浪费。每一顿饭他都要求简单,年夜饭也不过三荤两素。毛主席的这一生活态度深深影响了康辉,使他在不断提高厨艺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自我修养。

尽管如此,康辉依然在多个场合为一些领导人和名人烹制美食,赢得了如宋庆龄、胡志明等国际友人的青睐。而在1980年代,康辉也在法国烹饪博览会上获得“烹饪大师”称号。面对这些荣誉,康辉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常常表示自己能得到这些称号,只因入行较早,感谢大家的认可。

康辉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他的烹饪技艺上,他还非常注重培养后辈。他常常在北京饭店的培训班中细心讲解菜肴的技巧,帮助新一代厨师成长。同时,他也将毛主席的节俭品质传授给了每一个学徒,成为了粤菜界的一代宗师。康辉大师的创新、融合与谦逊精神,不仅是每位厨师应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追求的品质。

发布于:天津市

相关资讯